近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由北京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编制而成,绘制了北京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图,而且针对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无人驾驶等5个特色鲜明的领域绘制了分领域产业链图。数据显示,北京人工智能企业2015-2016年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人工智能快速增长特征明显,北京将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抓住新机遇,施展新作为,将北京打造成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地。
当互联网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时,上一波技术创新的浪潮已退去,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开启。未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将带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产业的升级,还将全面渗透金融、医疗、安防、零售、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又称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即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的手段实现的类人智能技术。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以来,“人工智能”经历了寒冬与高潮交替的起起伏伏60多年的发展历程。2010年以后,深度学习的发展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取得了惊人突破,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传统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识传授和理解为主的,但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在未来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全面地加以调整,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加以调整。
如今,昊科教育在小学3年级至初中就已开展了人工智能系列课程,人工智能是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统课程,包括:未来工程项目、单片机项目、机器人EV3项目。
人工智能之未来工程项目:是针对小学四到六年级科学课程的项目。从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基于项目合作,基于团队展示,基于自主学习,基于自由讨论,基于工程设计,基于悠闲放松等多样化的课程。利用技术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体现,首先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其次能够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单片机项目:单片机项目是昊科自主研发,学生通过对单片机编程控制,使得单片机能像人一样思考,实现人工智能化。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个个趣味编程项目中获得动手创作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极大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培养科学素质。
机器人EV3项目:学生通过使用机器人编程完成一项项复杂的任务,培养逻辑思维同时,也在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熟悉各种机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社会时期学校统一组织体制,统一课程体系,统一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初等教育已经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也开始进入普及化时代,人们未来的教育需求将从教育需要的满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进,所谓的更好教育就是适应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期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这必然要求学校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需求,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核心目标。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摘要内容: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策略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特色创新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超前布局形成原始创新重大突破
结合北京市人工智能基础,正视核心技术差距,关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技术问题。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迫切需求和薄弱环节,前瞻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重大变革的基础研究,促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的融合,实现北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
一、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重点布局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类脑智能计算、深度机器学习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交叉融合。
二、持续支持北京优势技术领域。在北京具有优势的语音识别、视觉识别、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场景等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依托中科院自动所、计算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寒武纪科技、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形成产学研合作主体和系列原创技术成果。
三、加强与国家计划的衔接。重点加强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计划的衔接,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研究。
四、鼓励和国际顶尖机构的双向合作。鼓励和吸引国际顶级机构和人才在北京自建和共建研发机构,鼓励与北京市创新主体开展重点合作。依托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员、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优势单位,重点开展国际研发和联合研发,在原始创新和重大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2.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优势
一、培育若干全球领先型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培养和扶持产业链各层关键领域重点企业,拓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产业边界。
二、支持特色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高成长创新企业。发挥北京市人工智能科研、企业、技术、人才优势,建设人工智能众创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布局高端产业链,形成巨头企业和创新企业协同发展整体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业创新,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
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围绕海淀中关村核心区域、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汇聚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示范企业和项目,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五、发挥资本在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的关键作用。在政府引导基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引导资本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科技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发展。
3.推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建设智能社会和智慧城市
支持与首都功能匹配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以市场带动产业,建设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
一、围绕医疗和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广人工智能医疗新模式手段,简历加快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显著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医疗人工智能审批流程、支持建立国家医疗大数据平台。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建立健康大数据。
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智慧安防应用,建设智慧小区,形成公共安全和局域安全联动体系。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推动交通共享数据平台建设。长线布局和重视无人驾驶领域发展,近期重点解决无人驾驶测试场地、系统数据本土化和标准化问题,远期关注无人驾驶立法和安全防控,确保无人驾驶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三、利用人工智能助推居民消费升级。鼓励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居应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居建筑系统的融合应用,解决智慧家居协议标准等难题,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智慧家居龙头企业。鼓励人工智能在新零售行业应用和推广,探索无人超市或者智能售卖新模式,形成新型服务业。
四、开展人工智能创业应用试点示范、选择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建筑、智能零售等代表性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及示范推广。鼓励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能农业的创新应用及集成应用。
4.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科技服务业
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勘探、研发服务、工程服务、关键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等传统科技服务的深度应用和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科技服务业智能化水平。
二、支持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发挥人工智能节能增效的核心作用,推动其在能源互联网、工业4.0等垂直行业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和赋能传统行业,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形成科技服务业持续优势。
5.建设多层次培养体系,吸引人工智能尖端人才
一、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核心目标。开辟专门渠道,实现高端人才净赚引进,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吸引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鼓励和引导国内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与全球顶尖机构合作互动。
三、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关注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依托北京市丰富的教育资源,完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体系,创新人工智能培育模式。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步伐,形成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五、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拓宽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形成复合专业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6.构建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行业生态体系
一、搭建人工智能资源平台,促进协同创新。从政府层面支持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汇聚人工智能知名科学家、优秀人才、杰出工程师、传统行业专家等一批专业化人才,探索人工智能共性技术、人工智能和垂直行业协同创新模式,搭建人工智能资源公共平台。
二、建设开源服务和公共数据库,提供平台支持。支持开源开发平台、开放技术网络、开源社区、开放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打通行业产业链,设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协议,共同标注可靠的行业数据,简历人工智能行业公共平台和数据库,为行业发展提供公共平台支撑。
三、高度重视专利和标准化工作,争夺国际话语权。建立专利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北京人工智能专利创新中心,汇聚专利服务优势单位,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高端能力。组建专利联盟,形成人工智能全行业核心专利池,共同建立面向国际竞争的知识产业服务模式,占领专利制高点。
四、组件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供公共服务。依托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汇聚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创新企业、投融资机构、孵化加速、教育培育、产业园区等众多创新要素组成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作用是链接政府和产业,连接产业链资源,共同解决行业发展难题。依托联盟在行业公共平台、数据库建设、专利保护等反面提供公共服务,为行业生态的打造提供实施主体。